新闻中心
银行卡与第三方支付市场竞合分析
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壮大,银联在银行卡收单领域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近日,有消息传出,银联有意“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将线上、线下的银联卡交易重新收入囊中。而第三方支付机构显然不会“束手就擒”。“收编”能否实现,还要看银联、第三方机构和银行三方“角力”的结果。
“直联”模式引发争议
央行7月上旬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成了这一事件的“导火索”。对于《办法》中第二十六条“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的规定,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读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按照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理解,这项规定意味着央行默认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在收单业务中的“直联”模式,自己可以“绕”过银联,与银行直接合作了。而银联方面则认为“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是一个大前提,因而跨法人交易发送方式不得绕过银联。
“收编”拟分三步进行
近日,有消息传出,银联有意召集成员银行从9月起停止向第三方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年底前将第三方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接入银联网络;明年7月前则将实现第三方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对此,相关人士表示,这可能是公司高层的想法,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工作部署。
自2011年4月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闸放行”以来,市场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现在已有200多家。在线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大部分业务已不再经过银联,而在线下收单业务方面,也已经具备了自行与银行清算的条件。事实上,多家第三方机构正加大线下pos机布放的力度,正式进入传统线下支付领域。如果银联真的对其进行“收编”,第三方机构可能就将面临“主动投怀”和“被动收编”的两难选择。
网购成本可能增加
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愿对银联“束手就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当前第三方机构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而这一费率水平在银联网络内为0.3%-0.55%,银行为此每年大约少收了30亿元手续费。一旦第三方机构被“收编”,少缴的费用大概就得“补上”。
有第三方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旦被“收编”,银联在每笔交易中,也会“雁过拔毛”。
有机构测算,手续费率由此可能增加千分之三左右。预计明年网上支付交易额将达8万亿元,这样增加的手续费将达到240亿元。如果这部分手续费第三方机构负担不了,有可能“变相”转嫁给消费者。
记者观察
结果还看三方“角力”
“收编”行动是“势在必行”,还是“一厢情愿”,可能还要看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及银行三方“角力”的结果。
对于银联的“收编”行动,一家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关人士表示强烈反对。他表示,银行卡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银行卡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实力。而垄断保护的做法,不仅会极大地降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效率,甚至会迫使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量终止现有业务,阻碍国内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
在银联与第三方机构的“对抗”中,银行的作用比较微妙。虽然银联与银行是“老搭档”,但银行在配合银联的“收编”行动中并不积极。本市银行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感觉银联的“收编”行动不太可能真的实施。
但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第三方机构与银行的“地盘”之争愈演愈烈,银行真的可能倒向银联一方。而现在其实已有五六十家第三方机构接入了银联网络,只是这些机构在市场中并不占主流地位。
事实上,在实际的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中,只要涉及银联卡,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银联打交道。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联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实际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比如防范信用卡套现等。另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迅速的扩张中,对于风控问题难免会有所疏忽,银联在保护银联卡持卡人资金安全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功不可没。其实,在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领域,银联和第三方机构还有很大的合作余地,双方的关系并不“敌对”。